他穿成小鲜肉我穿成老登?无弹窗小说_王扬丁九连载篇阅览

他穿成小鲜肉,我穿成老登?的主角是丁九王扬,这是一本历史风格的小说,是网络畅销大神王扬的作品,这本书精妙绝伦,让人爱不释手,他穿成小鲜肉,我穿成老登?主要描写的是:并且散骑官乃天子近侍,这也暗扣王扬之前说的“上达天听”一语。也算王扬菊不该绝,若有士大夫在,一听便知此为虚言恫吓。别说军士们抓他根本算不上恶逆之罪,即便真是“恶逆”,也没有株连三族的道理。

封面

《他穿成小鲜肉我穿成老登?》精彩章节试读

并且散骑官乃天子近侍,这也暗扣王扬之前说的“上达天听”一语。

也算王扬菊不该绝,若有士大夫在,一听便知此为虚言恫吓。别说军士们抓他根本算不上恶逆之罪,即便真是“恶逆”,也没有株连三族的道理。

可这些丘八哪懂这个?

他们倒是听过恶逆这个罪名,常把它和“谋逆”、“不道”这样的大罪混在一起,只知道这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犯的天大罪名,谁晓得今日能被他们碰上?!

再一听王扬说二叔是散骑这样的高官,那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天大的人物!

就算是他们阿曲戍的最高长官,在人家二叔眼中估计连屁也算不上。要是真的得罪了这种人物,那还得了?!

此时王扬的形象在他们眼中也变了起来,再也不是一个怯懦瘦削的浮浪小鬼,看他神色傲然,言辞侃侃,竟真生出些不可逼视的气派。

没人再敢发笑,之前要抓他的两名军士赶紧后退,灭不灭族他们不敢说,但他们知道一条律法:“卑与尊斗,皆为贼。”

所以就连什长也屏息静气,默默思考起来。

不能给他们留思考的余地!

这就像广告宣传一样,只要打开一个缝隙,就要一鼓作气,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给他们灌进去。

王扬装作漫不经心地掸了掸破得出了线头的衣袖,若非这身衣服实在太不像样子,那这几下掸尘还真有点贵族气度:

“实话告诉你们,本公子姓王,名扬,字之颜。取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篇。诗云:‘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若非途遇贼人,我早就和我二叔派来接我的人碰面了,还会停在这个破地方?!”

王扬摇头晃脑地吟了那句《诗经》并非是吊书袋,而是通过这个细节彰显自己的身份。

东晋南朝尚文轻武,世家子弟多以文义相尚,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无钱请师,二无钱买书,就算有心学习也学不起,学了也几乎没有上升通道。这便是所谓的“知识垄断”。

此时尚处于门阀时代,与科举后庶民阶层兴起不同。王扬若是穿越到唐宋,那吊这句书袋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更关键的是王扬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看似随口吐槽,其实是一个重要伏笔。王扬暗示众军士:我二叔已经派人来接我了!就算你们想杀人灭口,也得考虑一下风险。

果然,王扬一说完,众军士看他的眼神就变了。震惊中带着一丝敬畏,当然,还是掺杂了些许疑虑。

俊少年心中忿忿不平:怎么他念诗就有人听,我就没有!主角难道不是我吗?!杜甫的诗难道不比他那句连字数都不整齐的《诗经》好吗?!继而又想,原来琅琊王氏这么厉害,竟把他们都吓住了。

什长咽了口口水,试探问道:“那......你身上有能证明身份的文书吗?”语气和之前已迥然不同。

王扬皱眉斥道:“没听我说话吗?我途中遇贼,连衣衫车驾都不能保,遑论文书?”

什长为难道:“可这没有凭证......”

王扬一脸不耐烦地打断道:“谱牒户籍为证,如何说没有凭证?你尽管去查。”

别说王扬是琅琊王氏,一等门第。就算是一个末流士族,什长也万没有权力去查什么户籍谱牒。正不知所措之际,王扬打了个哈气:

“算了,我也不为难你,就给你个凭证吧。”

他看向那个叫丁九的军士说道:“你,去给我捡根树枝来。”

丁九向什长投去询问的眼光,执矛黑汉向什长道:“我去吧。”

什长点头,黑汉快步去捡树枝,一连捡了三根以供王扬挑选。

黑汉走到距离王扬三步的位置停下,把长矛靠在肩上,躬身弯腰,双手递上树枝,态度甚是恭敬。

丁九有些不悦,心想早知如此,自己当时不如直接去捡了。

王扬在现代礼仪的规范下,礼貌用语已成本能,刚要说句道谢的话,可想起自己正假装的身份,便硬生生地咽了回去。他随手抄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众人都伸长脖子看去,刚开始以为他要写字,后来又觉得他像是在画画。其所画之图钩折曲回,纹理琐细,中间还有小字镶嵌,图案甚是繁复。

“这.......这是......符咒?!”什长与几名军士惊道。

王扬把树枝一扔,说道:“看清楚,这可是天师道最正宗的通光符。我琅琊王氏世传天师道,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

王扬画的是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之敦煌道符,说来惭愧,这也是他唯一会画的符咒。

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来说,王扬最精通的其实是儒释两家,道家排在最末。所以什么“天师道最正宗的通光符”云云,完全是蒙人的说辞。

但琅琊王氏世传天师道可是由陈寅恪先生考证过的。那些军士们当然未必知道此事,但他就是要用这些“栩栩如生”、“理直气壮”的细节,唬住这些兵!

东晋南朝虽盛行佛道,但普通百姓所知有限,即便勉强认出了符咒,但哪里能知道什么“通光符”正不正宗的事?

至于琅琊王氏是否家传天师道就更加不了解了!

他们连世家大族平日里吃的是什么都想象不到,更遑论这些家族门内所传之知识信仰。

不过士族子弟多有信奉佛道这件事他们是知道的。之前王扬的谈吐气派已经让他们有些相信王扬的身份。待见了这个符咒后,不禁又信了几分。

王扬见众人又敬又畏的神色,心下一喜,正以为快要过关时,两个熟悉而突兀的声音突然响起:

“我也姓琅琊王氏!”

“我也是琅琊王氏的!”

泥马!!!

王扬心中顿时出现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

注:①“卑与尊斗,皆为贼。”出《晋书·刑法志》中张斐《注晋律表》,乃晋代律法。南朝宋、齐皆沿用晋律,至梁朝始重新编定律法,不过仍以晋律为蓝本。

②陈寅恪考证琅琊王氏世传天师道之文章名为《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收于《金明馆丛稿初编》。

③中古时代的道教符咒更近于复杂的图画,而非电视剧里那种简笔篆文。王扬所画出自敦煌藏经洞,虽是唐时抄本,但这种符咒未必不出于前代传承,对具体图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三十三册,编号p.4824。

④部分法制史将“恶逆罪”的起源定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误。东汉时已有此罪。《后汉书·梁统传》:“建初八年,遂谮杀二贵人,而陷竦等以恶逆。”《后汉书·陈球传》:“曹节、王甫复争,以为梁后家犯恶逆,虽葬懿陵,武帝黜废卫后,而以李夫人配食。”这件事在《后汉纪》中也有记载:“外家心恶梁氏,欲毁贩之,乃诬以恶逆。”此罪晋律相承,《晋书·刑法志》载张裴《注晋律表》云:“陵上僭贵,谓之恶逆。”

第5章决断

第5章决断听到壮汉和俊少年的叫喊,王扬恨不得当场把他俩拍死。

这两货其实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上策冒认琅琊王氏侍从的身份,站出为王扬作证,同时把自己和王扬绑定,逼他相救。至于之前种种行为的矛盾之处,一概由王扬负责解释。

中策沉默不语,等王扬假冒身份成功后,开口求救,至于王扬怎么说,全凭王扬做主。

下策就是有样学样,也冒认琅琊王氏身份。

本来这荒郊野岭突然出现一个琅琊王氏子弟就已经很稀奇了,现在又冒出两个,不仅难以取信,还连带降低了王扬身份的可靠性。

果然,在他俩喊完之后,什长等人看向王扬,眼神中多了几分疑虑。

王扬当然可以选择认下这两个“亲戚”,可问题是这两货对于当世之历史文化知之甚浅,根本没法如王扬一般伪装得煞有介事。

再者,三人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一起假扮同族子弟,很容易被拆穿。只要把他们分开审问,再一对口供,立马就泄底。

可如果王扬不认他们,以这两人做事的风格,必定反过来指证王扬身份为假,到时拉扯不清,一样玉石俱焚。

怎么办?

王扬需要快速做出决断!

众军士都看向王扬,什长刚要开口询问,王扬已径直向两人走去,俊少年和壮汉见王扬来救,各自欣喜,一顿“兄弟”“哥哥”“一家人”的乱喊乱认。却不知“哥”乃唐朝时才出现的称呼,东晋南朝时根本没有如此称谓。

王扬走到一半,假意脚下不稳,差点被绊了一跤,随即顺势弯腰提鞋,左手趁机在被醋打湿的裤腿上狠狠地捏了一把,虽然已经挥发了不少醋液,但好在还能挤出些来。

王扬站起后走到俊少年面前,俊少年道:“哥,快和他们——”

啪!

王扬左手按住俊少年的右臂,右手重重地抽了俊少年一个嘴巴!

众军士看傻了眼。

俊少年耳中嗡嗡作响,当场就被打蒙了。

王扬冷着脸,毫不停留,又走到壮汉面前,壮汉瞪眼叫道:“小x崽子你敢动——”边叫边拼命向后躲,奈何被两个士兵按住,无法挣脱。

王扬左手按住壮汉右臂,右手用尽全身力气,狠抽了壮汉一个耳光。

王扬指着被打得耳鸣脸肿的壮汉,骂道:“你们两个狗谍子,潜入越境,还敢冒充我琅琊王氏!”

“什么!”什长瞪大眼睛,众军士俱是大吃一惊!

“他是假的!他不是琅琊王氏!他是假冒的!”俊少年最先喊了出来。

“这小x崽子是假的!假的!狗杂种!敢打老子!他是冒充的!”壮汉疯狂怒吼,若非被两个军士死死按着,早就冲上来和王扬厮打。

王扬打耳光有四个意图。

一是要借打耳光的时机去做一件隐秘的事,至于具体内容稍后便见分晓。

二是用物理伤害的方式延缓一下他们做出反应的时间。

三是为了激怒二人,降低他们的逻辑与理性思考能力。

四是最重要的!他要当着所有人的面与两人结下梁子。因为这样一来,俊少年和壮汉接下来的指证就更像是对他刚刚打耳光的报复,可信度和冲击力也就降低了。

果然,两人的揭发并没有引起多少轰动。军士们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什长问道:“公子刚才说谍子,什么谍子?难道他们真的是北谍?!”

王扬盯着什长,微微眯眼,仿佛在探查什么似的,问道:“你真的不知道?”

什长只觉身上一冷:“我,我知道什么?”

“放屁!什么杯碟!我都不知道杯碟是什么!他这是诬陷!别相信他!”

“他是假的!他不是琅琊王氏!他根本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他撒谎!撒谎!你们信他就是傻x!”

俊少年和壮汉红着眼,声嘶力竭地喊着。

王扬冷着脸说道:“先让他们闭嘴!”

什长急于问清北谍的事,也嫌俊少年和壮汉吵闹,给手下使了个眼色,军士用刀柄对着两人腹部重重一击,两人嚎了一声,便疼得直不起腰来,俊少年吃痛,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而壮汉满脸怨毒,口中仍是不停:

“假的!他是假的!他是冒充的!”

只是声音小了很多。

王扬大剌剌地对什长说道:“本来以你的身份,根本没有权力知道此事,不过我现在要用你,告诉你也无妨。鲁阳移文说有北谍入境,那它说是如何入境的吗?”

什长疑惑道:“据说是潜入?”

王扬一声冷笑:“他们是有人接应!”

什长一惊:“有奸细?”

王扬眼神炯炯,环视众人:“当然,就在军中!”

众军士听得一愣一愣的,什长也是一脸费解,问道:“这......这是从何说起啊?公子的消息是从哪来的?”

王扬看着什长,摇头轻笑道:“此事干系甚大,非尔等所宜知。我路中遇袭击,恐怕也与此事有关。你们若是不怕日后被灭口,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

众军士神色皆变,什长忙道:“不用不用!公子千万别说与我们!我们都是当兵的,哪懂这些事啊!”

王扬点头道:“遇袭后,我在逃难途中遇到四人,结伴而行,夜中听到他们以胡语交谈——”

什长瞪大眼睛:“公子竟然懂胡语?”

“justsoso.”

“啊?”众人茫然。

王扬摆摆手,脸上云淡风轻:“不值一提。”既然时代是东晋南朝,北方当然是胡人,

他虽不懂中古胡语,不过猜也能猜到英语和胡语大不相同。他推测这些土兵应该没有懂胡语的,并且就算有,自己也很容易能另找出说辞来。说这句英语的用意不过是炫人耳目,增加神秘感。并且他故意说得又快又含糊,只为给旁人留出他说得很熟练的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