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乎温馨-关乎你的心

划重点推荐的《大明:我抬棺死谏,成千古名相?》高分场景好看不狗血!

以现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 大明:我抬棺死谏成千古名相? 》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朱元璋”大大创作, 朱元璋朱标 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儿臣纵有万千愤慨,却抵不过朝堂大势,真乃悔矣,恨矣,叹矣!”“”朱祁钰的一系列消息,差点没把朱元璋气的脑溢血。这大明的后世之君,当真这么混账?那宦官是无根之人,用来使唤还行,怎可商议军国大事?!更可气的是,关外那群宵小还能成气候?不是被徐达,蓝玉这些武人压着打吗?居然硬吃下了明军的50万主力?!...

第1章


嗡!!

看到这几句消息,朱元璋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朝代更替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纵使他料到后世的大明,可能割地赔款,可能丧权辱国,甚至有可能国家灭亡!

但朱元璋打死都想不到,大明仅仅过了五代,就要割出将尽一半的土地?

败家子,败家子啊!

这标儿的后世子孙,难道个个都是昏君不成?

另一头,朱祁钰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疯狂向老朱发消息,倾诉着他那边的遭遇。

郕王祁钰:

“儿臣虽非皇储,却是朱姓子孙,心系大明天下。”

“今正统皇帝轻信宦官之言,举全国之力亲征北伐。不料于土木堡一役中,惨遭瓦剌也先设伏,50万明军大败。”

“正统皇帝被俘,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三大主力丧失殆尽。”

“可瓦剌大汗也先并不满足于此,亡我大明之心不死,竟欲举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都城北京!”

“值家国存亡之际,生死攸关之时,身为我大明男儿,本该披挂上阵,当有千万人吾往矣之气魄,决然向北,一洗颓然之气。”

“然,翰林院侍讲徐有贞等数十位大臣,建议南迁,以避刀兵。”

“儿臣纵有万千愤慨,却抵不过朝堂大势,真乃悔矣,恨矣,叹矣!”

“……”

朱祁钰的一系列消息,差点没把朱元璋气的脑溢血。

这大明的后世之君,当真这么混账?那宦官是无根之人,用来使唤还行,怎可商议军国大事?!

更可气的是,关外那群宵小还能成气候?不是被徐达,蓝玉这些武人压着打吗?居然硬吃下了明军的50万主力?!

现在皇帝还落到人家手里面了。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机器不在,那这个国家也必然面临着土崩瓦解。

朱元璋打死都想不到,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家业,就被儿孙给败坏干净了!

他真想亲自穿越过去,把那个正统小皇帝给活活踹死!

太祖皇帝洪武:

“你个小兔崽子给咱闭嘴!”

“你好歹也一位亲王,皇帝御驾亲征你怎么不加以劝阻?现在出事了,才知道悔了,恨了?早他娘的干什么去了!”

“还有,满朝文武都是吃干饭的吗?任这小皇帝胡来!”

皇帝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

一旦涉险,很有可能动摇国本。

满朝官员,难道就没有一个敢出来谏言的?

也难怪朱元璋这么问,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一丝奇怪。

郕王祁钰:

“这…..”

“高祖父,宣宗皇帝驾崩过后,留给了当今陛下三位顾命大臣和太皇太后进行辅佐。”

“可在正统十一年之前,三位大臣和太皇太后相继离世。”

“至此,朝中再无一人能够拦住陛下出征了…..”

看着面板上朱祁钰发来的消息,朱元璋陷入了沉默。

真是天亡他大明啊。

你说好巧不巧,朝中有实权,能够劝诫皇帝的人,一个个都相继离世了。

而新兴势力,又人微言轻,小皇帝完全听不进他们的话。

无人能够制衡皇权,那大明朝堂还不得翻了天了?

郕王祁钰:

“高祖父,您还在吗?”

“儿臣现在该怎么办,儿臣心绪如麻。”

“现在雁门关,古北口,独石口或被围攻,或已失守。”

“瓦剌大军直逼居庸关,紫荆关等地。”

“……”

在朱祁钰的一阵喋喋不休后,朱元璋也这才缓过神来。

是啊。

形势危急,现在不是问罪满朝官员的时候。

雁门关这种大明的内线防卫据点,都被瓦剌攻破的话,那作为都城的北京,也是朝不保夕了。

是南迁,亦或是死守,得拿个主意出来才行。

念及此处,朱元璋蓦地站起身。

他看着身后的太监,冷声吩咐道:

“把太子他们全都给咱叫来!”

话落,宫人们不敢怠慢,连忙分头去请朱标在内的东宫署官。

不一会儿,东宫伴读齐泰,黄子澄,还有太子少师李善长,太子少傅徐达,左都督汤和,翰林学士刘三吾,左都御史詹徽全都赶来了。

而在他们最前面的,正是太子朱标。

这个有史以来,地位最为稳固的储君!

“臣等拜见…..”

“无须多礼!”

朱元璋大手一挥,旋即,将目光放向了面前众人,咬着牙问道:

“咱且问你们一件事。”

“倘若我大明出兵北伐,在土木堡一带被瓦剌兵击溃,主力尽失。”

“现在瓦剌首领带领大军,挥师南下,兵峰直指都城北京。”

“你们打算如何守?”

话落,李善长、徐达等人面色一滞。

心里那叫一个无语。

闹了半天,您老在拿大家寻开心呢?

大明都城好好的在应天府,干嘛迁都去北平?

还有,瓦剌那个新兴的小部落,也能击溃赳赳明军?

只怕是连给明军热身的资格都没有吧?

大明本就是以武立国,要是连个瓦剌小部族都搞不定,那干脆亡国算了,你老朱家也别做什么狗屁皇帝了。

当然,这些话李善长、詹徽这些老油条是不会说的。

大殿上的众臣不得不沉默了起来。

权当是朱元璋年纪大了,开始癔症了。

只是这么一来,倒把朱元璋整急了。

毕竟,他说的这些事,可都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后世。

他只好把目光放到下方的詹徽身上,面色阴沉的问道:“詹徽,你来带个头,说说你的看法。”

“这…..”

詹徽欲哭无泪。

这都是些什么问题,这让自己怎么回答。

不过皇帝都点到他了,身为臣子他也不敢抗命。

在纠结半晌后,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回陛下,臣没有办法…..”

“土木堡是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也就是说,瓦剌大军已经跨过长城了。”

“一旦长城防线失守,黄河以北便再无险可守了。

“恕臣直言,北直隶紧贴中原腹地,一马平川,根本挡不住草原人的骑兵冲阵。”

“如此情况下,北京城沦陷是迟早的事,甚至整个黄河以北,都要拱手相让于贼军了。”

詹徽此话,顿时引起李善长、刘三吾等人的点头认同。

大明立国之初,设有三道防线来抵御草原贼寇。

最南边的是长江防线,用来拱卫京师应天,以及浙江、福州、广东等沿海之地。

而中间的黄河防线,则是拦住进入中原腹地的敌人,属于中坚力量。

最后是最北边的长城防线,守卫北直隶,也是最外层的防线。

现在最北边的防线被攻破,那瓦剌人攻取都城北京,还不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朱皇帝这问题,本就很难成立。

京师设在最北边都还能理解,可在自己家门口吃败仗,这皇帝是有多蠢?!

就算皇帝一厢情愿,百官也不肯答应啊?

然而,朱元璋似乎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

他冷冽的目光,依旧扫视着下方众臣,大有一股刨根问底的架势。

眼见大殿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一旁的朱标连忙站出来,打圆场道:

“父皇,我大明驱逐鞑奴,恢复汉室,上顺天意,下应黎民,是为天地正道。”

“老天爷必然保佑我大明后世之君,从善如流,代代贤明。大明基业,也必将万年长存。”

“故此,父皇所说的迁都北京,败给瓦剌小部族的这些荒谬事,不成立!”

话落,东宫伴读黄子澄微微颔首,当即出列道:

“禀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齐泰也兀自上前:

“臣附议!”

两人都为朱标刚才那番话,感到颇为得意。

这一顿彩虹屁拍的,皇帝老爷子肯定喜欢。

毕竟,朱元璋有两大爱好,一是疼爱自己的好大儿朱标,二是得到文官真心实意的歌功颂德。

今日,这两个全都占了。

朱元璋心里头,还不得乐开花了啊?

老皇帝一高兴,刚才所说的那些个事,自然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方法也是屡试不爽。

只是,今天不同于以往,他们却是失算了。

一向对自己这个好大儿疼爱有加的朱元璋,头一次像一头暴起的雄狮般,跳着脚对朱标发火道:

“放你娘的屁!”

“还万年长存呢,咱大明再过五代,就要没了!!”

划重点推荐的《大明:我抬棺死谏,成千古名相?》高分场景好看不狗血!

小说《大明:我抬棺死谏,成千古名相?》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