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杨炎全章节阅览_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无删减阅读

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 》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杨宪杨炎 ,讲述了​如果有人在旁边牢房里密谋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亦或是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会被这边监听得一清二楚。刘基不动声色,心里却不由得有些忐忑。在旁边的牢房里,一位是当朝太子,一位是杨宪的门生,名义上算是自己的徒孙了。杨宪是个有能力的人,无论是最初作为检校人员,还是后来被自己举荐为扬州知县,都做出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杨宪杨炎全章节阅览_开局秋后问斩,我在大明做高官无删减阅读

第3章


朱元璋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带着刘基和毛骧直奔太平门外的天牢而去。

“毛骧,咱记得天牢里有一面窃听墙,就在关押太子的那间特殊牢房,对吗?”朱元璋一边走一边问道。

“皇上记忆力真好!”

毛骧不动声色的拍了一个马屁,继续道:“那道墙是工匠们用特殊工艺打造,在墙外能清楚听到墙内的声音,墙内却听不到墙外的声音,专为监听所用。”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咱们就去那儿!”

“遵命!”

毛骧领命……

……

窃听墙外,是一间布局简单的密室。

进入密室后,毛骧连忙搬来一张凳子放在朱元璋的身后,而自己则和刘基分立两侧。

果如毛骧所言。

这面窃听墙的效果相当的好,旁边牢房里一些细微的声音都能听见,仿佛这面墙不存在似的。

如果有人在旁边牢房里密谋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亦或是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会被这边监听得一清二楚。

刘基不动声色,心里却不由得有些忐忑。

在旁边的牢房里,一位是当朝太子,一位是杨宪的门生,名义上算是自己的徒孙了。

杨宪是个有能力的人,无论是最初作为检校人员,还是后来被自己举荐为扬州知县,都做出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但杨宪此人过于躁进,才进中书省,便把矛头对准了中书省的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

正是他的躁进,招来了灭顶之灾。

杨宪迅速下台,这自然也让曾经推荐过他的刘基受到了牵连。

今天一早,皇上把他叫过去,说的正是杨宪之事,说好听是敲打,说得不好听那就是问罪。

伴君如伴虎。

刘基对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所以他趁机向皇上提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对此,朱元璋本就心中不快。

不想……

又遇上了杨宪的门生在天牢中与太子整日厮混在一起的事。

雪上加霜啊!

刘基心里那叫一个苦,就像哑巴吃了黄连。

如果这个叫做杨炎的门生和太子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那自己就别说告老还乡了,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

朱元璋并没有理会身旁暗自忐忑的刘基,而是竖起了耳朵倾听旁边牢房内的动静。

只听墙那侧传来一声赞叹:

“好酒!”

杨炎一口酒下肚,不禁感慨这黄子顺果然有些手段,在这天牢之中,竟每天都能搞到好酒好菜。

“呵呵,家父还算有几分薄面,先生若喜欢,我以后每天都给您送来。”朱标笑呵呵的回道。

墙那头的朱元璋听了这话,不由得眉头一皱。

先生?

这个称呼在这个年代可不一般,不仅是尊称,而且是相当于老师的意思。

朱元璋因为是穷苦出身,年少时候不得读书,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有条件之后,他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勤学好问,跟李善长和刘基等人学习了很多东西,用了极大的毅力和功法,这才将年少时候缺失的学识补救了回来。

所以,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

特别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专门安排了翰林院的大学士,学识渊博的大儒宋濂教导朱标。

宋濂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将朱标教导得知书达理,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而且不骄不躁,虚心求学。

可是……

太子怎么来监牢中反省一趟,还认了一个老师了?

而且还是一个秋后问斩的犯人!

犯人也就算了,那人还是杨宪的门生,按年纪来说,应该和太子相差无几。

他到底给标儿灌了什么迷魂汤,让标儿不仅好酒好菜的招待他,还管他叫先生?

朱元璋面沉如水,下意识的微微眯了眯眼睛。

看着朱元璋的表情,刘基心中已经开始升起不妙的预感。

只听墙内二人闲叙片刻后,杨炎道:“黄公子,咱们上次说到哪儿了?”

朱标回道:“先生,咱们上次说到了西汉的七国之乱。”

“嗯。”

杨炎点了点头,道:“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后来汉高祖有感于诸侯王的强大,采取断然手段,消灭了异姓诸王。”

“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发现光靠朝廷的力量无力直接控制全国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

“随后经历了吕后专权以及文帝时期,到了景帝继位之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泱集权。”

“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削藩之举在朝野引发震动。”

“最终,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藩王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墙内外的几人除了毛骧之外,都是有学识之人,自然也都知道。

只是他们不知道,杨炎为何要提起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事件。

刘基不知为何,心中总感觉不妙。

他的这个名义上的徒孙,在太子面前提起了七国之乱,这是论史,以史为鉴,这是好事,就怕……

借古比今啊!

刘基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心头的愁云开始聚拢,这时,只听牢房那边传来杨炎声音:

“那么问题来了。”

杨炎看着朱标,问道:“前有西汉的七国之乱,后西晋的八王之乱,为何当今圣上仍旧要采取分封王戍边之策?”

完了完了!

刘基心头猛地一突,差点儿晕厥过去。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果然!

要开始妄议朝政了!

刘基悄悄瞥了一眼朱元璋,只见后者虽然不动声色,但一双虎目又微微眯了一下,这可是皇上被触怒的标志啊……

相关推荐